38. 我脑子为啥就是不思考?¶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思想健全的人不会思考,区别只在于思考的广度、深度和方向。甚至连动物都会思考:一只食肉动物会思考去捕猎哪只猎物,一只食草动物也会思考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选择吃什么比较好,以及遇到肉食动物时如何逃命(并不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思考才叫思考:思考完全可以是稍加思索)。人类的思考当然就广泛和复杂得多了:人们会思考在双11时应该买什么,踢足球时采取什么样的路线和策略,怎么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思维现象,甚至去思考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等等。所以不要觉得你的脑子不思考。你的脑子在你意识到“我在思考”之外,事实上在思考很多东西。
你说的脑子不思考,大概指在学习中的不思考。事实上,你在学习中,脑子也不可能完全不思考,否则你就不可能学会任何东西(最多只能对知识进行复读)。你说的不思考,应该是指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你是一个很具有自我反思能力的人,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想找办法去解决。从这一点上来说,你就已经比很多人优秀了。
然而,你的解决方法是很有问题的。你的想法是:脑子不思考怎么办?那就下命令让脑子去思考。还不思考怎么办?那就强制脑子去思考。然而,这种做法严重地无视了大脑的认识机制:这就好像一直盯着一个单词看,不把它背下来死不罢休的做法。然而你一直盯着一个单词看了5分钟,效果还不如去看五遍这个单词,每次花5——10秒钟。因此,如果你盯着一个单词看了5分钟,过几天却忘掉了,那并不说明你的脑子不好使,而是你使用大脑的方法不是科学有效的。
因此,你的方法就出现了问题。你让大脑思考,大脑却不思考,因为大脑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思考。你扔给大脑一个问题让它思考,但大脑却是拒绝的,因为它可能根本不知道那个问题有什么思考的必要,或者说有什么可思考的。这种事情发生得多了,你可能就会觉得沮丧。作个类比就是,皇帝下达了一个荒谬的命令,比如在冬天收获粮食,下面的官员不知道要如何执行,也就没有什么具体行动,然后皇帝就生气了:你们这帮大臣怎么这么不听话?
所以,如果你想要更深入,更广泛地思考,就要把大脑往这个方向引导,而不是强制大脑必须做什么。首先,真正的思考不是为了思考而思考,而是真正觉得有问题,再去深入思考。否则,思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你要做得第一步,是引导大脑自己去提问,然后大脑就会自动去思考它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被动思考才能变成主动思考。
接下来,就是如何引导大脑去自己提问。大脑自己去提问,事实上是大脑的一项十分基本的功能:所有小孩在上学之前,都会去问很多为什么;然后在得到成年人给出的一个答案后,他们又会去评判成年人告诉他们的答案到底对不对。事实上,他们经常会嘲笑成年人一些明显错误的看法。这就证明了,提问和思考是大脑的本能。
你可能要问:“既然提问和思考是大脑的本能,那么为什么我在学习中不擅于提问和思考呢?”这是因为,大脑除了提问和思考,还有很多其他的本能,比如记忆和模仿。事实上,确实有很多人在学习知识时,更倾向于使用记忆和模仿而非提问和思考。这种方法在短期提高成绩上也确实也有一定效果:使用单纯记忆的方法学习,比质疑知识并进行思考,在学习很多知识上,效率要高得多。但如果长期使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就可能会养成在学习中不喜欢思考的毛病。而只靠记忆来学习,只能解决从入门到中级的问题,而难以进一步深入。当然,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在刚了解一门学科时,我们必须先记忆很多知识,对这个学科的全貌有所了解之后,才能进行真正有效的提问和思考。当然,在开始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思考,但是这时候尽快把基础知识学会是最重要的。当我们已经对这个学科建立了全景概念之后,思考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所以,真正的思考,不是异想天开地去想,也不是去一味去找寻新的思考方法,而是在你觉得需要思考的领域中重新发现自己思维的本能,并进一步去发掘它。而到底是什么触发了大脑要思考呢?是人类求真的本性。为什么这样说呢?你可以想想,我们为什么要思考?这是因为我们对我们目前的理解并不满意。而我们为什么对那个理解不满意?这事实是因为那个理解不能符合我们的一些评判要求,比如概念之间的不自洽,比如体系中包含很多冗余无用的概念,比如这个理解推出的结果与实际发生的事情不相符,等等。因此,最重要的不是思考,而是你接受什么样的知识为“真”的标准。如果你把老师和你说的,书本上写着的,都一古脑的当成“真命题”给记忆下来,那你的脑子里永远不会有思考。但如果你发现,老师讲的这个知识点和那个知识点在你看起来在逻辑上不相容,你就发现了问题,然后去思考究竟是老师讲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逻辑的推理有误。这样,你就开始了思考。所以,如果你想真正开始有价值的思考,你需要把所有凭借单纯记忆得来的知识,和你自己通过思考明辨过的知识区分开来。对于仅仅通过记忆得来的知识,你在把它们存储到大脑里时,需要给它加上一个“问号”,也就是“我现在暂且认为它是对的,但是它的正确性并没有被我自己验证过”:这时那个知识只是别人的知识在你大脑中的拷贝,严格上来说还算不上是你自己的知识。随着你学习的不断深入,你就可以不断地评判这些知识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这样你就是开始了思考。通过这种思考,你把别人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的知识,而且可能会发现知识里的问题,或者其他的可能性。这样,你就开始创造了。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千万不要认为不思考是因为做得少。思是思,行是行,谁与代替不了谁。让它们各自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我们才能处于一个更好的状态。我很讨厌“行胜于言”这句话。中国人历来不缺乏行的精神和动力。在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并不是因为中国人行得不够,而是因为:1)言得不够好:数学和逻辑完全是言的事情,而近代中国在这方面的落后是我们全方位落后的根本原因;2)言和行没有很好的结合:言和行良好结合的典范就是自然科学和工程学,它们在该行的时候行(做实验),在该言的时候言(理论推导)。而上面说的“言”,事实上就对应了“思”。
比如具体到编程方面:编程光靠看书和思考是很难学会的。你需要自己动手去编程,去调试,直到程序可以运行并实现你想要的功能。然后,你可以再去看看别人为了实现同样的功能,是怎样编程的,看看你的程序和那些高质量代码相比,有什么差距,比如在算法上,在性能上,在稳健性上等等。然后你可以去改进你的代码,看看效果怎样。
除了对具体问题要有思考,我们还要对整个学科或方向有所思考。你怎样才能知道你对一个学科或方向有着深入的思考呢?首先,你得想明白这个学科为什么会存在。它被发展出来的动机是什么。如果你通过自己的思考,觉得即使你没有学过关于这门学科的知识,你也会自己发现这些动机,并一步一步把这个学科建构起来。你的想法可能没有已经建立起来的体系那样完美,但是你的方法也是可行的,只是在细节上可能还不完美。在技术方面也是一样的:比如你要是计算机专业的就可以想,要是给我一台裸机,我自己可以怎样写一个操作系统(可以很简陋),怎样写一个编译器,怎样设计应用程序接口,等等。如果你能把这些都实现了,这就说明你对这个学科有了真正的、完整的认识。然后你就可以把自己的实现和工业上的实现进行对比,看看这些经过优化的代码在哪个方面比较高明,在哪个方面比较精妙。慢慢随着你水平的提高,你甚至可能写出比现有代码更好的代码。
还有一点,就是思考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你需要有耐心,把一棵种子一步一步地培养成参天大树,而不要想着去造一个空中阁楼,觉得你自己好像是在思考了,然后要求这个思考马上就能产出效益。你也不要指望思考立刻就能得出结果:现在你已经上大学了,面临的问题不再完全是高中的那些题,那些都可以通过短时间思考来解决的题。有些思考就是需要长期进行的:今天想一点,明天想一点,直到想明白为止。你也不要觉得通过思考就一定能达到别人的“反应快”:事实上“反应快”和很多因素有关,也不一定就是完全正面的。有的人反应快,但可能想得浅,忘掉的也快;有的人理解慢是因为心思缜密,但学过的东西能记一辈子。所以,首先要做到的是“认识你自己”,充分认清自己在学习知识和思考知识方面的特点,走出自己的路。千万不能想把别人的优点全部集中在自己身上:那不是你,你也无力负担这种目标,事实上没有人能够负担这种目标。
关于思考中使用的具体方法,限于篇幅无法在本文中详述。我在这方面的观点总结在《哲学的重建》这本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