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如果聪明,不用学逻辑学也会,如果不聪明,学逻辑学也学不会,所以不管聪明还是不聪明,逻辑学都不用学?

先澄清一下题目,因为题目的描述有很多含混之处。

  • “如果聪明,不用学逻辑学也会”这话本来就是错的,因为这句话是“如果聪明,不用学逻辑学也会逻辑学”的省略:而这显然是荒谬的命题,因为在所有文明中都不乏聪明人,但大多数文明都没发展出逻辑学。把这句话改为“如果聪明,不学逻辑学也会逻辑的思维方法”,才有讨论的意义。然而,逻辑的思维方法还有着非常多的层次差别。那些最基础的逻辑思维方法,只要不是特别笨的人,都可以自己悟出来(当然受了很多语言的影响)。

  • “如果不聪明,学逻辑学也学不会”这句话则相反,它的意思是“如果不聪明,学逻辑学也学不会逻辑学的精髓”才更有意义,因为如果不是智力有障碍,即使不是很聪明的人,也可以自发的形成逻辑倾向。至于能不能学会逻辑学,要有一个标准。如果说以“能通过逻辑学考试”或者“背诵逻辑学书里的基本结论并能对其进行简单地运用”,这一般并不需要很聪明。但要掌握逻辑学的精髓,那就需要学习的人聪明了。然而,难道不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是这样吗?

正是因为那个没有被明确说出来的词事实指向不同的东西,所以这个论证就不成立了。如果没有这种问题,这个论证结构本身倒是没有什么问题,比如:“(鸡)如果是母的,不用学下蛋也会下蛋,如果是公的,学下蛋也不会下蛋,所以不管(鸡是)公的母的都不用学下蛋”。这个论证的实际过程是:“如果具有A属性,不用学X也会X(‘也’字意味着我们也承认‘学X也会X’),如果不具有A属性,学X也学不会X(‘也’字意味着我们也承认‘不学X也不会X’),那么会不会X取决于具不具有A属性,而与学不学X无关,所以如果我们以会X为目的,那么我们去学X是没用的”。而这个逻辑链条成立的一个基本条件是“X和A都满足同一律”,而在题主的问题中,X显然不满足同一律。

那到底要不要学逻辑学呢?如果你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什么不去学学呢?不管你聪明不聪明,学习逻辑学都是可以帮你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方法,我们在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时候也经常在使用着逻辑,也可以锻炼逻辑,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当然,题主的命题里还有另一层意思,因为什么叫逻辑也是模糊的。逻辑思维能力,既可以指建立逻辑的能力,也可以指使用逻辑的能力,而它们是非常不同的能力。人如果不聪明,只要肯去学是可以学会使用逻辑的能力的,但一般很难学会建立逻辑的能力。这就像学数学,物理,或者其他什么学科一样,去学会现有知识并不难,但要去发现新知识,特别是真的有价值的新知识,则很难。在逻辑上也是如此。然后即使我们把讨论范围局限在逻辑的使用上,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人在觉得逻辑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时,就用逻辑分析一下,得到了收益,但在其他情况下,特别是当逻辑推出的结果对自己不利时,则根本不管什么逻辑不逻辑。还有一种人,则倾向于用统一的逻辑来看待所有的事物:但这种人如果没有建立逻辑的能力,思想体系很容易变得固执而封闭,有些类似于学究,反倒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儿。如果有建立逻辑的能力,而且倾向用统一的逻辑来看待所有的事物,这才达到了严格意义上的“理性”:在这种意义下,运用逻辑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则只能被称为“知性”。

有人可能会觉得,“建立逻辑”什么的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因为我们在学习其他学科时不会被要求去建立那个学科里的内容。这是因为逻辑和其他的学科真的很不一样:

  1. 广义的逻辑并没有什么被限定的研究范围,一切都可以是逻辑作用的对象,它要解释所有以前从未见过的东西(比如新的科学成果),也经常要考虑以前没有考虑到的,或者被忽略的要素(人们已经彻底研究过的东西,相比于所有存在的东西,是很少的:这里不包含通过泛化得到的猜测,虽然基于科学的猜测经常精确性很高,但也经常需要考虑更多的东西);

  2. 逻辑的精髓在于破而不在于立:我们可以发明各种方法去“破”一个逻辑,而那个逻辑只有在挺受住了所有这些“破的企图”,才能被认为是一个真正成立的逻辑。

古人有一句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对这句话的一种诠释是:仁者心中的道德准则像山一样不可动摇,而智者在考虑问题时会灵活地运用各种思维工具,或者可以发明新的思维工具(水可以被变形成各种形状,包括以前从未见过的形状)。而真正的逻辑需要的这种流动性,确实是难以被教会的,因为任何我们在书学到的东西,在终极意义上都是一种被固定化下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