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有没有语言形容不出来的东西?

只要是一个“东西”,那这个东西就可以在语言中用一个名词(更准确地说是名词性成分)来表述。那再用形容词来限定这个名词,我们就形容了这个东西。在这个意义下,没有不可以被形容的东西,因为我们的描述,不一定非要是“它是什么样的”,也可以是“它不是什么样的”:比如“它不是我们可以认识的”。

然而,“可以描述”不代表我们可以描述清楚。事实上,我们人人都知道一些可以描述,但是描述不清楚,事实上是完全不知道那是个到底什么东西的东西。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讨论一下。

34.1. 语言能描述什么,不能描述什么

  • 语言要清楚描述一个东西的基本条件,是一个东西可以明确地对象化(“东西”就是对象化的结果),以及在这个东西的内部,它的组成部分——至少是我们关注的组成部分——可以被认识主体明确地对象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只有对象,才能对应到语言中的名词性成分。如果一个东西无法被对象化,那它就无法被用名词性成分来描述,因此它不可能充当主语,不可能充当宾语,也不可能被形容词修饰。这样的话,它就完全无法被语言描述了。

  • 有人会问,既然这样一个东西,无法被用名词来描述,那你怎么知道它的存在呢?这是因为,我们虽然无法描述它,但可以把它进行对象化包装,并给这个包装起了一个名字,或者说是贴上了一个标签。但如果我们打开那个包装,却发现里面的东西是无法描述的。

  • 现在我们来举几个例子。这种例子一般不出现在日常生活甚至科学研究中,而出现在一些“终极本体”或者“终极原因”上。

34.2. 一些具体的例子

1、中国神话中的“混沌”

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未分,宇宙混沌一片。后来混沌中孕育出盘古,他用一把斧子开天辟地,才有了天、地、日、月、风、云、雷、雨、山、河等事物。所以我们可以想一下,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在这个神话体系里,世界并不是起始于开天辟地:在这之前的混沌难道就不是一种存在吗?在开天辟地前后的区别,就在于之前的世界中的存在是无法被对象化的(除了盘古和他的斧子),而在这之后,世界中的存在就是可以被对象化的了。在盘古被孕育出来之前,那个世界中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被对象化的;盘古刚诞生时,那个世界中只有他自己是可以被对象化的(盘古对他自己进行对象化,后人也可以凭借这个故事对他进行对象化)。后来则又有一个斧子可以被对象化(有说是不知从哪里摸到的,有说是他拔下的一颗牙)。之后他用斧子为工具,做了开天辟地这件伟业,之后世界上的东西慢慢就都可以被对象化了。那这里的“混沌”指向的东西,就是一个语言形容不出来的东西。我们可以把那个无法对象化的世界打包成一个整体对象,并把它命名为混沌。但混沌这个词指向的东西,是无法描述清楚的,因为那个东西本身的性质,就决定了它拒绝被对象化的。虽然我们可以描述它,比如一片黑暗,混混沌沌的一片,但这种描述并没有告诉我们,也不可能清楚地告诉我们“混沌”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

2、《圣经》中“创世纪”中最初阶段世界的“空虚混沌”

我们来看看旧约圣经开篇的前三节:

1)起初神创造天地。2)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3)1:3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所以在这个体系中,神首先创造了天和地,根据2)中的描述,应该还有水。在2)中,我们又发现了与中国神话中“混沌”这个概念相类似的概念:空虚混沌。这时,世界上所有明确的东西,只有神、天、地和水,而除此之外地上都是空虚混沌。到了3)这个阶段,世界上才有了光。而有了光之后,以后神造了什么,就可以被清楚描述了。“光”之所以如此重要,可能就是因为它是视觉对象化所必须的条件。

3、伊斯兰教中的真主安拉

穆罕默德宣布:真主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他自有自在,无始无终,永恒,无形无相,至仁至慈,本然自立,全知全能,超绝万物,独一无偶,既无匹配,又无对手,也无子嗣,既不生物,也非物所生,任何物都不与他相似,同时又威严无比,善恶必报,清算神速。并宣布:假若天地间有许多主宰,那么,天地必定破坏了。

以上这段描述,与其说描述了真主是什么,不如说是描述了真主不是什么。“无形无相”和“任何物都不与他相似”否定了我们任何对其进行对象化的尝试。所以我们可以描述真主,但通过这种描述,我们并不能确切知道真主到底是什么。正是这种无法被确切得知、无法被准确描述的性质,把真主与凡人在本质上区分开来。这样,一神教才有了稳固的基础。

4、道德经中的“道”

道可道,非常(恒)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道”是一个我们可以去描述,但无法描述清楚的概念。

5、康德的自在之物(物自体)

作为不可知论者,康德直接否定了自在之物本身的可认识性。他在名著《纯粹理性判断》(邓晓芒译)中说:

我们的一切直观无非是关于现象的表象;我们所直观的事物不是自在之物本身 ,我们既不是为了自在之物而直观这些事物,它们的关系也不是自在地本身具有如同它们向我们显现出来的那种性状,并且,如果我们把我们的主体、哪怕只要把一般感官的主观性状取消掉了的话,客体在空间和时间里的一切性状、一切关系,乃至于空间和时间本身就都会消失,并且它们作为现象不能自在地实存,而只能在我们里面实存。

康德在这里直接取消了时间和空间对于自在之物的适用性:这使得我们无法明确认识作为非纯粹概念而存在的自在之物。后来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叔本华的意志,在这一点上与康德的自在之物都是相同的:我们可以泛泛地描述它,但是无法清楚地认识它或精确地描述它。

34.3. 总结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难以描述清楚的东西,一般会出现在世界起源和世界本质这一类问题中。我们要注意,这种难以描述清楚的概念和另一种也可以被称为“难以描述清楚”的概念有本质的区别:几何学中的点、线、面,物理学中的质量和能量,甚至日常生活中的一个苹果,我们都难以完全描述清楚,但是我们最起码可以清楚地描述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反,混沌、道 、自在之物这类在终极上难以描述的事物,则不是这样。

这些东西之所以可以被当作世界本源或世界本质,就在于它们这个难以被描述的性质,或者说是由它本身和它的组成部分都无法被明确对象化这个特征所决定的。这个性质,使得我们根本难以认识它,就更别说给它找一个原因了。因此,本应无穷无尽的因果链条,在这里就无法再往前进一步寻求了。这样,逻辑链条在形式上就出现了一个“起始点”或者是“不可再追溯点”,看起来就符合了“终极本体”或“终极原因”的一些特征。然而,这些真的就是世界起源或者世界本质吗?

用我在《哲学的重建》中的语言来说,这种思维出现的原理,是否定倾向对对象化倾向的否定。关于这一点,请参见书中的:“否定倾向公理”。关于对象化,请参见“对象化倾向公理”和“对象化”。